据中国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工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2015年行业总产值有望达到16万亿元,比2010年提高80%。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石化装备业将面临诸多挑战,设备水平约束、研发能力不足及产能过剩等问题并存。但换个角度来看,在行业装备更新换代、技术研发水平提升、淘汰落后产能的“由大变强”进程中,必然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遇。在10月14日举行的中国石油石化投融资大会和之前举办的中国国际石油石化大会上,与会专家均呼吁,石化装备有关企业及投资商应提前布局,抢占“十二五”行业升级进程中的发展与投资机遇。
石化业发展前景广阔 装备制造蕴藏巨大投资机会
在日前于天津举行的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与会政府官员和专家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多省市将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优势项目予以支持,石化装备业发展空间广阔。
一是“十二五”石化关键装备发展空间广阔。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持续发展,内需释放,预计GDP仍将保持年均8%左右的增速,国内炼厂的装置规模将随着一批大炼厂建成及原有炼厂改扩建投产而进一步提高。加之新建的千万吨级炼油基地中多数带有百万吨级乙烯装置,我国炼油业的炼化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据预计,2015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将达到3.02亿吨;炼油能力将由目前的5亿吨增至6亿吨;乙烯产能由1400万吨增至达到2160万吨。中石油规划总院副总工程师张福琴测算,今后5年,我国将每年新增约2000万吨炼油和100多万吨乙烯装置需求。
未来5年,我国炼油、乙烯等石化关键装备将迎来发展良机。“十一五”初期,千万吨级炼厂大致的投资是120亿元,而目前再建一座同等规模的炼厂,投资额需达到170亿-200亿元。在石化产品成本中,与投资有关成本约占三分之一,而装备投资在石化投资中所占比例最大。大体上炼油装备投资占工程投资的40%左右,化工装备投资所占比例更高达50%-60%。张福琴认为,石化设备投资将随着油价上涨而大幅增加。
二是劣质原油和非常规油气化工装置需求将持续增加。目前,世界原油重质化、高硫化和高酸化趋势明显。据美国《世界炼油》预测,世界原油平均API度将从2000年的32.5下降到2015年32.3,含硫量比例将由2000年的1.14%增加到2015年1.25%。
从我国的炼油现状看,我国炼油设施以含硫加工为主,全国只有一座可以加工含酸劣质原油的炼油厂。未来高硫、高黏度劣质的原油将大幅增加,因此,我国炼油企业必将选择多加工劣质原油方案,提高加工劣质油适应性改造的投资将持续增长。
此外,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大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资源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减免页岩油气资源税、财税补贴方式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快实现规模化发展。由此带来的煤层气、油砂、油页岩等炼化装置需求也将快速增加。
总之,“十二五”期间,我国炼油、乙烯等石化关键装备的研发和投资都是“大手笔”,有望提前步入春天,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石化装备制造业有待升级 设备开发尚未形成体系
面对石化装备行业升级的巨大市场需求,我国石化装备技术经多年国产化攻关,行业水平虽有显著提升,但在高端装备方面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据海关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138.3亿美元,同比增长36.39%,其中出口2584.83亿美元,同比增长32%;进口2553.47亿美元,同比增长41.14%,且大多为高端装备。目前我国高端装备的自主创新进程缓慢,首台(套)高端装备研发应用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目前我国石化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一般设备制造能力过剩,但重大装备制造能力不足。在10月14日举行的中国石油石化投融资大会上,李勇武表示,我国石化行业装备绝对值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德国的1/3,而且大型骨干企业较少。尽管在我国东北、西北以及南方都有石化装备制造企业,但是真正有自己专利、软件以及设计制造一体的生产厂商并不多。
同时,我国石化重大装备的软件技术开发水平基本上仍停留在模仿阶段,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不够,更缺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较少。目前,我国还有相当数量石化关键设备不能制造,比如,低密度装置的超高压往复压缩机,虽然国内制造的25万吨/年级别聚乙烯气相反应器已用于上海和扬子70万吨/年乙烯改造项目中,但在设计方面还存在难度。
二是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我国石化设备制造企业通常以企业大修方式进行安全性维护,而国外先进企业对设备启用到后续监控,早早设计了维修费用最小的预期目标,着手进行设备可靠性与稳定性管理。以索罗斯公司为例,该公司维修专门制定了维修指数以及设备耐用度考量体系,实时监控,极大降低了维修成本和企业风险。
三是设备开发水平达不到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张福琴说,我国石化装备制造业的标准基本上以参考国内标准为主,与国际标准脱轨严重。按照国际标准,石化设备出口还有待于进一步认证。随着石化装置日趋大型化,为适应新要求,一些已攻关成功的装备必须不断提出新的攻关目标。
技术与装备同步升级 捆绑经营抢占庞大市场
在石化行业产值剧增、石化企业规模化及行业发展空间广阔背景下,石化装备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先机稍纵即逝。分析认为,包括Stone-Webester(S&W)、Lummus、Linde、KelloggBrown&Root(KBR)等在内的诸多国际石化装备公司,在以装备经营为根本的同时,将高附加值的行业技术与设备进行捆绑经售,获取高额价值。中国炼油、乙烯等领域引进的很多设备都由海外技术专利商指定,承担了巨额技术成本。我国需借鉴国外经验,走技术专利化、技术与装备捆绑式经营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首先,培养和强化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张福琴建议,以专利为保障的装备技术是实现捆绑经营的前提,装备要跟技术紧密结合,形成新技术。韩国和日本的经验实际上即以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为基础,“集成”新技术、推出新产品,然后贩销国内外,也属于创新。
其次,构建石化装备行业生产、设计、研发与制造一体化平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伟才说,国内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应以用户需求为主,着眼于石化装备研发,即研发过程要有的放矢,带着需求研发。举例说,我国包括武汉、抚顺、大庆等地国产化重大石化装备改造项目,要与新设备制造单位统一协调,提出明确需求,确保研发资金、研究成果用于石化工程,通过试车、运行等流程检测实际水平,提升研发能力。
第三,加强行业整合,以规模和市场加速装备技术提升。辽宁奥克化学发展研究中心副总监王忠民说,石化行业属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优势是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但获取技术优势受限于诸多因素。我国应以石化作为基础性产业,高度整合国内资源,依托不断增长的石化产业规模及国内市场需求,加强大型国有石化企业先进技术交流。李勇武认为,石化行业相关协会应组织编写国内各企业先进石化技术目录,加强交流,实现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行业协会协调组织,靠企业运作实现整体水平的大幅提升。
德蒙空压机配件网由德蒙(上海)压缩机械有限公司编辑主办,总部位于上海,德蒙空压机配件网拥有全国空压机配件领域最具完整的电子数据资料库,众多品牌的空压机配件产品,是中国消费者选购空压机配件产品的重要途径。
上一条新闻: 安徽合肥机械工业产值5年增近3倍
下一条新闻: 压缩空气系统高效节能解决方案